| 葡萄糖共基质驯化后污泥B2中,占比靠前的菌属种类分别为Thauera (12.3 3 % )(3.00%)和SM 1 A02(3.00%),5种菌属占比超过30%; Tolumonas在其他两组污泥中含量几乎为0,故该菌属一定与葡萄糖降解存在某种联系,是葡萄糖大量存在时的优势物种。单一碳源贫营养环境驯化后污泥B3中,驯化环境较为极端,菌属间丰度差异巨大,占比前5的菌属为5中菌属总量占比超过60%,均为高1,2一二氯乙烷浓度下优势菌属,污泥特异性增加;细胞呈革兰氏阴性,好氧,兼性嗜氢自养菌,部分种具反硝化作用的菌属大量增加,占比超过40%,说明更加适应单一1,2一二氯乙烷碳源的环境,能在短时间迅速繁殖,也可能是因为与该菌存在竞争关系的菌群难以快速适应单一1,2一二氯乙烷碳源环境,菌群数量下降,为提供了生存空间;, Methyloversatilis, Thauera和SM 1 A02与1,2一二氯乙烷降解关系密切,需要重点研究。 有文献记载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具有1,2一二氯乙烷降解能力的好氧菌类,其中大多数都属于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这三类菌属,1,2一二氯乙烷在好氧条件下被完全降解矿化为CO2. H20和无机氯化物。本研究中该三类菌属丰度的变化情况如图6.12所示。菌属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在3个污泥样本中含量均很低,含量最多的菌属Xanthobacter占比仍<1.5%,菌属Ancylobacter占比<0.1%,菌属Pseudomonas在驯化污泥中则彻底减少到0;三类1,2一二氯乙烷降解菌属在经驯化后含量不仅未能提高,相反却有所下降甚至彻底消失。由此推测:①菌属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抵抗环境改变的能力较弱,在废水处理污泥体系中竞争力不足,污泥体系中含有对此3类菌属的不利的菌类。②在本实验环境当中菌Xanthobacter, Ancylobacter和Pseudomonas对于降解1,2一二氯乙烷未起到明显作用,该三类菌属虽然可以降解1,2一二氯乙烷,但是在水质复杂的废水体系中,1,2一二氯乙烷并非该三类菌属的优先降解物质;也可推知在实验环境中培养的菌种单一的可降解特定目标污染物的菌类投放到实际废水处理体系当中时,可能难以达到期望的废水处理效果,基于“全局观”的污泥强化策略则更为实用。③实验中高浓度1,2一二氯乙烷的高效降解源于其他菌属的作用结果,多种菌属与1,2一二氯乙烷的降解有重要关联,强化培养将使污泥体系产生该特异性。www.zbdongto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