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上的二氯丙烷脱氢技术主要有:UP公司的01ef1ex工艺,ABB 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Krupp Uhde公司的Star工艺,Linde/BASF公司的PDH工艺Snamprogetti-Yarsintez公司的FBD工艺。国内有清华大学开发的FI,TU脱氢工艺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的ADH脱氢工艺。美国KBR公司于2018年底也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的二氯丙烷脱氢技术(K-PRO)。几种二氯丙烷脱氢技术的主要工艺特点列于表10。其中目前较为成熟的是(01ef1ex工艺和Catofin工艺,全球已投产的二氯丙烷脱氢产能中,这两种工艺占比超过9000+0Catofin工艺使用C:系脱氢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器,采用在线切换的操作方法进行反应再生,二氯丙烷总转化率可达9000。该工艺的优势是Cr系催化剂较高的脱氢活性和相对宽松的使用条件,但是工艺过程中采用负压操作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Cr系催化剂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Oleflex工艺使用Pt系脱氢催化剂、移动床反应器,催化剂连续再生,丙烯产率约为8500,该工艺技术的特点是目的产物选择性高,并且工艺的稳定性和操作性均较高,但是Pt系催化剂价格昂贵,对原料纯度要求较高,并且反应过程中易于结焦,催化剂再生需要补氯,对反应和再生系统的材质要求也较高。相比以上两种应用较多的生产技术,其他工艺的应用较少或未见工业装置。Star工艺采用Pt系催化剂、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反应中加入蒸气,降低进料烃分压,利于脱氢反应进行的同时能够减缓催化剂生焦,此外脱氢反应器后串联氧化反应器,氧化氢气生成水,提高了脱氢反应的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与其他生产技术相比该工艺反应器体积小、催化剂装填量少。PDH工艺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单程转化率和目的烯烃选择性均较高,但目前未见工业投产。FPD工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和Cr系催化剂,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温和,操作成本较低,目前只用于异丁烷脱氢,未见工业化的二氯丙烷脱氢装置。FI,TU脱氢工艺目前也只用于异丁烷脱氢,而未使用于工业二氯丙烷脱氢装置。ADH脱氢工艺和K-PR技术均采用非铂非铬脱氢催化剂,相比其他脱氢技术,避免了Cr系催化剂带来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同时因催化剂中不含贵金属而降低了成本,但目前这两种工艺均未见工业应用报道。www.zbdongtong.com
|